互聯網+制造業面臨的緊迫問題:
1、互聯網、自動化、智能化、新興產業的快速發展,大眾化消費向定制化消費轉化的不斷深化,決定了實施互聯網+制造業勢在必行。
2、眾多企業發展方向不明、戰略缺失、文化滯后,嚴重缺乏技術升級人才,導致技術升級陷入“不升級是等死、升級是找死”的困境。
互聯網+制造業失敗的根本原因:
1、企業的老板、高層不知道需要哪些人才,不知道需要哪些物力資源,不知道如何進行資金投入,不知道具體的實施方法、步驟等。
2、目前,最常見的做法是組織互聯網技術型人才、經營型人才、管理型人才一起來研究、實施。然而他們忽略了最關鍵的問題:這三種人才很難互相配合、協調,各執己見,而且都很固執。因為,這三種人才是活在三個不同的思想世界里面的人。
從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50億電子商務試錯來看,歸根結底就是這個問題。
互聯網+制造業獲得成功的條件:
1、不僅精通互聯網技術,而且擁有豐富的經營管理實戰經驗的復合型高級人才,是保證互聯網+制造業獲得成功的首要條件。
2、從企業頂層設計出發,在對未來趨勢前瞻性預判的基礎上,進行系統性、體系化的戰略規劃,把戰略和利益分配掛鉤,把戰略與管理部門職能轉變掛鉤,把戰略與企業文化再造掛鉤。這是保證互聯網+制造業獲得成功的前提條件。
互聯網+制造業的咨詢專家團隊:
王尚文:互聯網+制造業總設計師。主要負責互聯網+制造業戰略規劃、網絡營銷、電子商務、互聯網ERP系統架構設計等。
劉承元:互聯網+制造業首席顧問。主要負責全局控制、專家調配、平臺戰略、阿米巴經營等。
運營管理專家:3A精益管理顧問團隊。主要負責精益供應鏈、精益生產、物聯網與ERP軟件系統的匹配設計和布局設計。
互聯網ERP系統專家:3A管理軟件研發團隊。主要負責互聯網+精益供應鏈+精益生產+物聯網+務聯網+ERP軟件系統的閉環二次開發。
互聯網+制造業的成功實現邏輯:
1、互聯網+制造業戰略綱領:外部環境分析→內部條件分析→大數據戰略分析→現有商業模式診斷→確定戰略思想、目標、重點等。
2、制定互聯網+制造業戰略:產業方向→市場機會→目標市場→網絡營銷→電子商務→企業品牌→生產運營→技術研發→互聯網ERP系統。
3、實施互聯網+制造業戰略:咨詢方案→實施機構→實施計劃→資源配置→戰略實施。
4、優化互聯網+制造業戰略:戰略評估→戰略控制→優化內容→優化方法→優化實施。
互聯網+制造業的成功戰略體系:
一級咨詢 | 二級咨詢 | 咨詢要點 | 咨詢效果 |
互聯網+戰略綱領 |
外部環境分析 |
1、政治環境:制度、政策、政局、政府、法律等。 2、經濟環境:經濟環境、金融環境、市場機制等。 3、社會環境:文化背景、人口環境、勞動力市場等。 4、技術環境:發明、新技術、新工藝、新材料等。 5、自然環境:生態、生物、資源、能源、環保等。 6、產業環境:市場結構、行業競爭。 |
1、準確把握互聯網+戰略思想的確定。 2、互聯網+戰略目標符合市場實際。 3、準確把握互聯網+戰略重點突破口。 4、制定行之有效的互聯網+戰略措施。 |
內部條件分析 |
1、SWOT分析、行業地位分析、利益相關者分析。 2、所在產業的經濟限制和技術限制。 3、戰略資源分析:人、財、物、技術、時間、資訊。 4、戰略能力分析:動態戰略能力、企業家戰略能力。 5、核心競爭力分析:核心競爭優勢的價值和意義。 6、企業文化分析:企業文化對戰略實施所起的作用。 |
||
大數據戰略分析 |
1、整合DMP:企業自身、企業外部。 2、企業自身數據管理平臺DMP優化。 3、企業外部數據的獲取、優化。 4、運用云計算技術對外部環境大數據進行分析。 5、運用云計算技術對內部條件大數據進行分析。 6、運用云計算技術對競爭者行為進行實時分析。 |
||
現有商業模式診斷 |
1、診斷:客戶價值、企業資源和能力、盈利模式。 2、分析現有的商業模式導致失去了哪些市場和利潤。 3、找出通過電子商務擴大市場的途徑、方法、空間。 4、找出通過電子商務提升盈利的途徑、方法、空間。 5、找出電子商務與現有商業模式融合的途徑、方法。 6、找出互聯網+電子商務的成功邏輯和必備條件。 |
||
互聯網+戰略思想 |
1、思路:用互聯網技術全面升級制造型企業。 2、應用:互聯網、移動互聯網、云計算、大數據、物聯網、務聯網等。 3、方法:優化研發、生產、營銷等各個環節。 4、價值:實現制造型企業與互聯網的一體化。 5、實施藍海戰略:預測新趨勢、發現新市場。 6、創新商業模式:互聯網+電子商務+傳統商業模式。 |
||
互聯網+戰略目標 |
1、營銷目標:市場份額的數量與質量(戰略)。 2、利潤目標:營業利潤的數量與質量(戰略)。 3、程序化目標:業務流程流水化、簡便化、可讀化。 4、集成化目標:所有環節集成到互聯網ERP系統管理。 5、自動化目標:實現供應鏈全過程自動化交換信息。 6、智能化目標:實現供應鏈全過程智能化處理業務。 |
||
互聯網+戰略重點 |
1、重點:關系戰略目標能否實現的核心所在。 2、找出關鍵環節:項目、部門、因素。 3、找出薄弱環節:項目、部門、因素。 4、現有商業模式與互聯網+電子商務的融合。 5、互聯網+制造業系統的建設與運營。 6、互聯網+制造業人才的招聘、使用、培訓、作用。 |
||
互聯網+戰略階段 |
1、第一階段:互聯網+制造業理論導入、調研。 2、第二階段:傳統戰略分析、大數據戰略分析。 3、第三階段:系統性制定互聯網+制造業戰略體系。 4、第四階段:互聯網+制造業戰略系統的建設、運營。 5、第五階段:互聯網+電子商務擴大市場、提升利潤。 6、第六階段:互聯網+制造業推動可持續發展的實現。 |
||
互聯網+戰略措施 |
1、全員樹立互聯網+制造業觀念。 2、建立互聯網+制造業組織機構。 3、建立阿米巴企業組織,充分發揮人才的作用。 4、建立互聯網+制造業戰略大數據。 5、運用云計算、大數據進行市場預測、藍海探索。 6、互聯網+制造業平臺的統一管理、線上線下運營。 |
||
互聯網+戰略制定 |
產業方向優化 |
1、依據:大數據分析、制造強國戰略、各五年規劃。 2、政策:金融扶持政策、財稅政策支持、中小微企業財稅優惠政策、制造業對外開放政策等。 3、重點:發展趨勢、四基、綠色制造、重點領域。 4、擴展:服務型制造和生產性服務業。 5、淘汰:污染、有毒、有害、高消耗、產能過剩等。 6、對夕陽產業、衰退產業制定和實施相對應的戰略。 |
1、產業方向符合發展趨勢和國家戰略。 2、準確選擇互聯網+制造業目標市場。 3、科學進行互聯網+制造業職能決策。 4、科學進行互聯網ERP系統戰略決策。 |
分析市場機會 |
1、結合大數據和經驗,確定市場細分的內容。 2、結合大數據和經驗,確定市場細分的程序、步驟。 3、結合大數據和經驗,確定市場細分的條件、方法。 4、制定市場細分的計劃,并予以實施、完善、總結。 5、結合市場細分和市場分析,評價和選擇市場機會。 6、尋找、評估環境機會,確定利用市場機會的能力。 |
||
選擇目標市場 |
1、要抓住主要矛盾,突出重點。 2、既不要向誰都訴求,也不要什么都訴求。 3、明確的目標市場、明確的訴求、明確的消費群體。 4、三種目標市場選擇策略與大數據的應用。 5、運用大數據,尋找存在于所有市場的利基。 6、目標市場的完善、總結、綜合評價、決策。 |
||
網絡營銷決策 |
1、決策:市場機會、目標市場、推廣、銷售。 2、信息載體:營銷網站、營銷網店、電商平臺應用。 3、信息形式:圖文、語音、視頻、軟文等。 4、推廣平臺:搜索引擎、自媒體、新媒體、郵件等。 5、推廣方式:搜索排名、網絡廣告、信息發布、體驗式微推廣、O2O立體推廣、網絡事件、個性化服務、訂閱、群發、交互、病毒式推廣等。 6、銷售方式:強營銷--主動銷售、軟營銷--客服。 |
||
電子商務決策 |
1、決策:客戶價值、企業資源和能力、盈利模式。 2、交易系統:專營網站、專營網店、電商平臺應用。 3、支持系統:跟單、支付、交貨、后臺等系統。 4、營銷系統:推廣、銷售(強營銷、軟營銷)。 5、交易方式:直購、O2O、代購、團購、導購。 6、電商類型:B2B、B2C、C2C、C2B、F2E等。 |
||
企業品牌決策 |
1、互聯網+制造業品牌定位。 2、互聯網+制造業品牌化決策。 3、互聯網+制造業品牌識別系統。 4、互聯網+制造業品牌設計。 5、互聯網+制造業品牌策略。 6、互聯網+制造業品類戰略。 |
||
生產運營決策 |
1、建立精益生產管理系統。 2、建立精益供應鏈管理系統。 3、步驟:流水化→簡便化→效率化→質量化。 4、精益生產與ERP軟件系統的匹配設計和布局設計。 5、精益供應鏈與ERP軟件系統的匹配設計和布局設計。 6、物聯網與ERP軟件系統的匹配設計和布局設計。 |
||
技術研發決策 |
1、方向:產品、設備、工藝、材料、能源、環保。 2、模式:獨創、仿制、引進、延伸、提高、委托等。 3、快速迭代:產品創新、工藝創新。 4、研發主力:創業團隊、員工創客。 5、眾包研發、云研發(研發節點)、用戶參與C2F。 6、創客中國:工信部創新創業服務平臺。 |
||
互聯網ERP系統決策 |
1、物聯網系統選擇:功能、質量、價格、供應商等。 2、務聯網系統選擇:接口、功能、二次開發等。 3、ERP軟件系統選擇:功能、質量、價格、供應商等。 4、ERP與物聯網的融合與二次開發。 5、ERP與務聯網的融合與二次開發。 6、互聯網ERP:ERP+物聯網+務聯網+自動化+智能化。 |
||
互聯網+戰略實施 |
互聯網+咨詢方案 |
1、成立互聯網+制造業戰略實施機構。 2、確定互聯網+制造業戰略咨詢的整體任務、目標。 3、根據實際情況科學劃分互聯網+制造業實施階段。 4、分配每個階段的任務、目標、進度。 5、制定切實可行的互聯網+制造業戰略實施方案。 6、制定切實可行的互聯網+制造業戰略驗收標準。 |
1、制定科學可行的咨詢方案。 2、建立高效精干的實施機構。 3、制定切合實際的實施計劃。 4、合理配置資源,確保戰略戰術需要。 |
互聯網+實施機構 |
1、設立互聯網+制造業戰略推行辦公室。 2、配置2-3名專職人員負責日常工作。 3、明確推行辦任務、目標、職責、分工。 4、制定互聯網+制造業戰略推行工作標準。 5、對組織結構做相應的調整。 6、人力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是關鍵環節。 |
||
互聯網+實施計劃 |
1、制定各階段的行動方案:方法、程序。 2、確定每個部門的任務、目標、進度。 3、確定各級管理者和員工的職責、分工。 4、制定具有較強針對性的具體措施。 5、制定相應的預算方案,確保資金到位。 6、建立互聯網+制造業戰略實施信息管理系統。 |
||
互聯網+資源配置 |
1、確定需要資源、已有資源、缺少資源。 2、確定缺少資源的外部來源、獲取方法。 3、制定缺少資源的獲取計劃并執行到位。 4、科學分配及使用所需的內部外部資源。 5、創造利于戰略實施的文化氛圍和環境。 6、制定激勵所有員工實現目標的政策。 |
||
互聯網+戰略優化 |
互聯網+戰略評估 |
1、根據戰略目標達成情況分析存在的問題。 2、根據戰略執行的效率、質量分析存在的問題。 3、根據戰略執行的柔性、靈活性分析存在的問題。 4、找出具體的問題、偏差。 5、制定相應問題和偏差的糾正措施。 6、制定相關的完善措施、預防措施。 |
1、及時準確發現問題、糾正偏差。 2、不斷提高戰略控制的質量和效率。 3、不斷改進互聯網+戰略優化方法。 4、推動互聯網+制造業的良性循環。 |
互聯網+戰略控制 |
1、確定控制標準。 2、選擇控制方式:事前、事中、事后。 3、確定可行性和要求、控制量、控制成本。 4、針對具體問題和偏差,實施糾正措施。 5、針對互聯網+制造業戰略的不足,實施完善措施。 6、針對互聯網+制造業戰略的隱患,實施預防措施。 |
||
互聯網+優化內容 |
1、互聯網+制造業戰略重點和措施。 2、互聯網+制造業戰略目標和階段。 3、互聯網+制造業戰略各大決策。 4、互聯網+制造業戰略咨詢方案。 5、戰略組織、實施計劃、資源配置。 6、互聯網+制造業戰略實施過程。 |
||
互聯網+優化方法 |
1、互聯網+制造業戰略重點優先優化。 2、互聯網+制造業戰略措施優先優化。 3、由下到上:分層級提出改進意見。 4、自上而下:分層級指導下級改進。 5、推行辦:廣泛收集改進意見集中實施。 6、綜合優化:咨詢師輔導全面改進。 |